2008年11月8日,由省经济管理科学学会、省边疆经济学会、省市场学会、省国际经贸学会等单位联合协办,省区域经济学会具体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座谈会”在哈举行。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幸以及各学会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幸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肯定和赞扬了以省区域经济学会为代表的我省部分活动较好的学会。
此次座谈会是省社科联学术年会学会专题系列活动之一,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为中心议题,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弘扬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丰硕成果,积极促进黑龙江省经济不断繁荣与发展。
座谈会上,我省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以对外贸易、区域经济、保险事业、法制建设、旅游产业等为主题,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及我省在这些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发言主题鲜明、见解独到、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黑龙江大学郭力教授做了题为《黑龙江发展外向型经济30年》的学术报告,就我省对外贸易的起步、沿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她谈到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立足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省开放型经济结下了累累硕果,成为了全省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省委党校姜国忠教授在报告中结合具体实例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他呼吁黑龙江省应在抓好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扶持相关配套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他还就我省如何搞好千亿斤粮食工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刘小宁,做了题为《黑龙江区域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发言。他以翔实的数据论证了我省30年来区域经济规模、结构、发展质量和发展方式出现的积极变化。刘小宁介绍说,近年来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明确功能分区,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内在区域经济联系,本着优势互补、各展所长、资源环境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刘志刚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事业的恢复与发展历程。他指出,近10年的发展证明,保险业国际化态势日趋明显,中国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对国际资本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都把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市场。这就意味着国内保险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国际化这一发展潮流,把企业的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予以研究和实施。当前我国保险行业正处在发展时期,保险密度非常低,属于朝阳行业,因此,即使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保险行业有较大影响,也不会改变我国保险业的强势发展趋势。
省区域经济学会理事赵艳秋在讲话中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已经成为世界上立法速度最快和立法数量最多的国家,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三大诉讼法、社会法等法律框架已基本构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赵艳秋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水平逐步同国际惯例接轨,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黑龙江大学研究所姜振军把黑龙江省开展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划分为酝酿起步、快速发展、低速调整和快速增长4个时期。并总结了黑龙江省在对俄合作方面出现的3大转变:由单纯边境贸易向开拓俄罗斯腹地市场、融入经贸主渠道转变;由单纯贸易向贸易、加工、投资相结合转变;贸易产品结构由以食品、轻纺产品向通信、家电、汽车、建材等耐用消费品转变。他认为,尽管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但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地区拥有地缘、产业互补等方面的客观优势,因而未来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可观。
作为具体承办单位,省区域经济学会高度重视此次会议,会长王朗玲教授,副会长郭力教授、姜国忠教授、王晓夫研究员参会并座谈,秘书长许振鹏主持了座谈会。王朗玲教授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座谈会开得很成功,许多发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同时,省区域经济学会今后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