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关注民生,共享和谐”学术专场暨哈尔滨商业大学第二届学术节开幕式于2008年9月26日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国际报告厅隆重召开。
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占兴、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松滨、中国社科院特聘顾问王洛林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曲振涛等领导以及来自省内各市地的专家学者和商大师生共4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王德章教授主持,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占兴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
会上,曲振涛校长代表哈尔滨商业大学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加会议的中国社科院、省社科联的领导及全体嘉宾表示欢迎。曲振涛在讲话中介绍了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总体发展情况,强调学校经过近年的建设,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科研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研究的重要基地。他指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作为全省社科界高层次、品牌化的学术文化公共平台,旨在整合学术资源,展现学者风采,促进学科交流,提升文化品位,积极营造公正、开放、活跃、民主的学术氛围,展示并推出能够代表我省学术水平的优秀成果和学科人才。本届学术年会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哈尔滨商业大学能够成为“关注民生·共享和谐”分会场及协办单位,这反映出省领导对哈尔滨商业大学的重视和殷切希望,也体现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在高校强省方面任重道远。为办好本届年会,落实好学术年会组委会从6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年会征文活动,学校科研处组织专人精心部署、推进落实,分会场收到来自我省和省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及各学会的专家学者撰写的学术论文97篇,成为5个分会场中收到论文最多的会场,这反映出专家学者对本届年会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对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征集到的论文中,有多篇优秀论文通过专家评议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学术论文。曲校长还指出,本次会议也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第二届学术节开幕式。多年来,学术节一直在继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将指导思想始终定位在营造一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让师生置身于科学殿堂中去印验科学结论,提炼科学方法,去体验和感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
本届学术节的主题是“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本届学术节以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巨大变化,庆祝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科建立50周年,《商业研究》杂志创刊50年为主线,突出哈尔滨商业大学优势学科和科研成果在我国商务领域、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号召全校师生参与到学术活动中来,科学启迪心智,创新引领实践。本次学术节为期两个月,所有活动组织将注重理念创新和科技创新,既体现学校学科发展成果,也将展示各学院和科研机构的特色。本届学术节将围绕主题从“学术创新系列、征文活动系列、成果展示系列、学院主题活动系列”等四方面展开。活动内容除了继承和发扬首届学术节的科技经典活动外,还增添了许多更具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活动,促使广大师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与自主创造的空间,让所有师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开发潜力,施展才华。
下午,在哈尔滨商业大学A区行政楼六楼会议室召开由省社科联、省经济学会、哈尔滨商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关注民生·共享和谐”学术专场活动之一,暨“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共有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200多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德章教授参加并致辞,参加会议的还有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省经济学会秘书长赵德海教授,科研处处长、省市场学会秘书长刘晓峰教授及黑龙江省研究第三产业的专家学者。
会上,王德章教授强调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扩大就业、加快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性务业三部分)的发展从经济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是在增加就业、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促进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他还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哈尔滨商业大学赵德海教授分析了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根据“微笑曲线”分析,以价值作为标准,给出了黑龙江的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外包方案。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形式和内容,赵德海教授提出“技术+劳务”型生产性服务,充分发挥了生产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哈尔滨商业大学刘晓峰教授提出,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企业成长模式,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并显示出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推进服务外包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已经纳入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战略。服务外包的发展对传统企业是一个现实的挑战,并且必将对传统企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发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趋向非股权化、发包商与供应商之间趋向稳定的合作模式、合作伙伴之间成为战略伙伴关系、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互渗透并出现转移的同步性。认识服务外包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关系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提升对服务外包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服务外包发展规律,有效规划设计外包企业的运作模式。
香港《大公报》华大真主编认为,黑龙江可以引进香港现代服务业的经验和成功模式,以推进黑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按照区域合作理论,合理配置黑龙江、香港、俄罗斯三方要素,通过区域合作加速工业化,引进香港服务业推进城市化,带动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
哈尔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室主任刘滨伟研究员针对哈尔滨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二要提升区域经济的服务功能。服务业作为城市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为重大影响。要主动适应日益增强的中心城市只能向服务型经济模式转变的演变趋势,积极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功能的服务产业;三要发展区域特色现代服务业;四要加快垄断行业市场化进程;五要加快传统服务业结构升级;六要努力转变服务业发展方式。
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陈永昌教授谈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受计划经济、苏联模式影响,使得三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一产过大,大而不强;第二产业偏大,大而不优,产业层次不优化,技术水平不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低、发展慢、贡献率低,经济拉动力弱。陈永昌提出现代服务业要拓展外延,深化内涵,提高档次,全方位放宽视野,从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消费性现代服务业三个层次上发展现代服务业。就黑龙江而言,要把制造业做强,提高层次,提高科技含量,把现代服务业做大,把高科技产业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