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用户名:
  • 密 码:
  •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社科网站 > 新型智库

官学合作构建新型智库外交模式

发布日期:2016-03-15 16:18:05  新闻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人民网  编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智库如何才能为国家公共外交作出重要贡献?这一直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难题。笔者从亲历中国伊朗智库“一带一路”合作的感受出发,分享一些加强官学合作、构建新型智库外交模式的心得体会,以期对智库同行们有所帮助。

  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14年来第一次访问伊朗。同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重要配套活动——中伊“一带一路”智库对话,受到了中伊两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对话得到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伊朗外交部、经济事务与财政部等两国部委的支持与指导,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吸引了两国近200位各界重要人士参会。

  对话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两国签署了《中国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和伊朗外交部、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备忘录》。该协议是两国之间关于官学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的首份协议,意味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建立“官学联合、跨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合作模式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智库是国家之间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但在中国,此领域智库作用的发挥还处在起步阶段。此次对话会缘何能够成功举办,对更多智库助力公共外交有何启示?作为承办单位负责人,笔者对此有如下几点认识:

  政府对智库的充分支持和信任是首要前提,资深人士对“一带一路”的全面参与是必要因素。此次对话会主办方长期以来与两国重要部委保持沟通,并得到全力支持。在对话会开幕式上,伊朗经济与财政部副部长哈扎伊改变原定行程,特地到会致辞祝贺。具体承担国家“一带一路”办公室有关工作的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田锦尘也到会并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并始终坚信,中伊关系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双边关系。”伊方还邀请了三位前驻华大使、前外交部副部长等重量级嘉宾,中方也邀请了前中东特使吴思科、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等资深人士,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国决策者对智库搭建公共外交平台的认可与重视。

  在当地的人脉经营与细致的工作积累是基础条件。四年前,笔者曾访问伊朗,并连续在大众媒体上发表了《伊朗十记》,以切身经历阐述了伊朗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该文引起了伊朗官方和社会注意,被翻译成波斯文,在当地传播甚广。笔者所在机构也与伊朗方面建立了联系。2014年5月,担任伊朗外交部长长达18年的外交顾问韦拉亚提博士访华,特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并应邀担任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当年6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十二国智库论坛”在人民大学召开,伊朗驻华大使、前外交部副部长等多位政要与会,并发表重要观点。此后,人大重阳代表团数次访问伊朗,与当地政坛、企业界充分沟通,进而获得了伊朗方面的高度信任。

  双方智库对具体议题的坦诚沟通与相互理解是长期动力。在对话中,伊朗对中国期待很高,不但有投资方面,还涉及更多具体事宜。中国智库的回应友善而坦诚,引导话题围绕着“一带一路”等务实合作内容顺利进行,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政府决策的意见建议。正如伊朗重要智库——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扎赫拉尼所说,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令他印象深刻的中伊对话,希望能够早日进行第二轮。

  可见,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外交模式并不容易,但只要持之以恒,成绩一定会日渐显著。期待“官学合作,互推共建‘一带一路’”的跨国智库合作模式早日形成。

  (王文,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2007-2015 黑龙江社会科学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象
电话:0451-53635257 邮编:150001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  技术支持:东北网